group work(小组作业)指的是,大家分小组和其他同学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。
1、正确的理解题目
题目和要求的理解对于正确有效的完成COURSEWORK及其重要,但是对于刚入学的新生来讲并不容易。原因我们已经习惯中国式三两句就结束的问题或题目要求(例如雅思写作题目),但是COURSEWORK的要求一般较长,可能一页甚至好几页。此时,对于题目的了解就至关重要了,直接决定了未来COURSEWORK的方向,有可能你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之后发现,TMD找错了,不符合老师要求;或者费尽心思憋出来几百字的文章后,重新读了一般题目要求,发现自己写的方向不对。所以请大家在准备工作阶段,一定要把对于题目的正确理解放在首位。
当然,对于入学新生来讲理解题目并非易事,所以一定多与同学讨论,或者咨询老师(没事发发EMAIL骚扰一下),总之保证自己迈出的第一步是正确的。
2、group meeting,然后分任务
因为是teamwork,所以选team member很重要,个人能力及时间观念可作为选择队员的指标。
3、搜集资料
理解题目之后就开始着手准备了,这个时候你知道自己的方向了,或者叫做题目里的topic或者keywords了,那么开始漫长的找资料的过程吧。这个过程重要程度同上,因为(1)你的论文里所有的观点或者理论必须有出处,就是找到证明写清楚自己的reference,这也是你大量阅读的一个证明,倒是会通过你的reference量来衡量你做这个coursework阅读了多少东西。(2)课堂上对于该topic的讲解及其有限,对于写coursework根本不够用,所以必须搜集资料。
tips:
1). 在搜集的资料的过程中,记得做读书笔记,或者做标签(在自己认为有用的点上作标签),以便于自己将来写作时方便。
2). 善于利用学校的电子资源。对此我有切身体会,有一次coursework陆陆续续借了大约有15本书(有厚有薄)。要还的时候才发现痛苦无比,一个硕大的购物袋勉强装下,于是就要扛个大包负重往图书馆走。
拉夫堡的metalib就是电子资源了,很好用,database, e-journal很是方便,下载下来的PDF文件可以直接在里面highlight,或者加notes,新发现的用法,很喜欢。整理资料时也很容易找到。
3). 尤其要注意阅读速度和阅读质量。
4、写outline, 资料筛选整理
已经阅读过大量东西了,那么基本对于题目的TOPIC就形成了自己的理解了,那么写出来OUTLINE。OUTLINE中的各个点之间要逻辑关系要成立,这个首先跟自己的逻辑思维有关系,小U妹儿深有体会,对于一个像我这么逻辑混乱的人,写论文是多么的痛苦;其次跟对于题目和所搜集资料的理解有关,如果资料不充分,或者题目理解错误,那么我只能说很危险,也很难写出高质量的COURSEWORK了。
然后把对应的资料归类分条目列出来,这个筛选整理的过程相对简单,就是把需要的点放到你的OUTLINE的条目下。此时你在阅读时做的读书笔记或者NOTES就很重要了。
5、一切OK,动笔写自己的部分吧
这一点下面不需多讲,如果前三步OK,准备工作做好了,这是最EASY的一步。当然,对于自己的写作能力是一个考察,需要强大的ACADEMIC VOCABULARY、GRAMMAR做支持。
6、各个组员写的部分联系到一起
不是说大家各自的部分写完了,论文就写完了,论文部门组合也是很重要的环节。这个过程里,要求大家共同开会,提意见,修改。注意行文的逻辑,关联及词汇语法。如果只是把组员的内容放到一起了,没有知识逻辑构建,相信分数不会太高。所以各个部分组合到一起,需要加上承上启下的句子。
7、格式修改
此时论文一成形,就要着手开始修改格式了。一般老师会有指定格式,以便于自己将来审阅和批改方便。所以要严格按照格式要求来,否则分数会受到影响。其次考虑美观的问题,这样的话老师看到赏心悦目的文章,心情好了,自然分数也会向上飚。
小U妹儿建议做出来目录,WORD可以自动生成的。有目录主要是条理清晰,也方便老师查阅。
8、装订打印,按时交到指定地点
一般学院都有自己的装订要求,比如需要附上PEER EVALUATION啊,或者有COVER SHEET啊。按时交最为重要,否则老师很生气后果很严重!其实这个一般是学院的规定的,迟交会被惩罚,可能是扣分数或者零分。
装订时建议不要只是简单的拿订书机订上一个角,然后就一堆纸交给老师了。学校有个装订处,可以装成线圈本,翻阅起来很方便。根据调查,装订及格式应该是对分数一定影响的,毕竟作业就是老师认识你的门面。
二、不同形式的group work。
英国大学的授课课程一般分为Lecture(讲座)、Seminar(研讨)和Tutorial(辅导),因为英国大学对于大家teamwork的能力还是很看重的,所以无论是哪种课上,都会有不同形式的group work。
课上讨论
课上讨论其实是最常见的一种Group Work,无论文理科,无论哪种课,随时随地,只要老师讲着讲着突然来了灵感,小组讨论环节就来了。一般对于这种随机提出的问题,分组也蛮随意的,坐得近的同学(2-6人)一般就自然成为了一组。老师提出问题后一般会留出15-20分钟的讨论时间,这段时间需要大家思考问题+交流想法+选出发言代表,可以说是相当紧张了。
然而大家七嘴八舌讨论起来,有时就会忘记了还要选发言代表,或者是选出的发言代表只记得自己的观点,却没能很好地总结(或者干脆忘记)同组成员的想法。还好这种临时的group work一般不算分,回答也没有什么标准答案,只要能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并自圆其说就可以了。
课堂讨论对于咱们中国宝宝而言,最大的障碍就是语言的问题了。上课总是会和一起来的中国小伙伴坐在一起,刚开始会不习惯,不敢开口,但是对于远渡重洋来到英国读书的我们,如果一直呆在自己的舒适区,不去和其他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,这样和在国内读书有啥区别呢?而且真的开口了你会发现,咱们的很多看法对于别的国家的同学来说很新鲜,而且一样有创造力,innovation这种东西真的不是国籍能圈定的,也不是语言会掩盖的。
所以啊,小伙伴们如果有想法一定要说出来,不要因为自己英语不好就干脆只听不说,不然只会恶性循环,语言永远也不会得到提升。
还有一点就是,大家说完自己的想法后,不要觉得完成了“任务”,有心的同学要仔细听听同组小伙伴的发言,最好记录在小本本上,最后如果被选为代表小组发言也能条理清晰地阐述观点,没有被选为代表也可以提示组员或者对答案进行补充。这样几次下来,不仅老师会对你印象深刻,班里同学会很乐意和你成为组员哦。
PPT + Presentation
Presentation不知是多少小伙伴的梦魇,可以说英国人对于PPT简直有一种恐怖的执念,无论最后要交的是report、essay,还是各种稀奇古怪的assignment,算分数的小组作业统统要用PPT + Presentation这种方式验收成果。一般老师会在某节课提出一项选题,让大家自由结组,第二次上课时就要报出小组成员和选题题目,课程中期或是结束时做presentation。
注意这个就不会选代表了,一般是全组成员一个个上去展示自己负责的内容。Presentation之后根据老师反馈每人提交各自的作业(有时会全组提交一份作业),同一组的成员一般平分相同的分数。
其实哦,PPT虽然老套,却可以让大家整合出所搜集的内容,并展示给其他同学最为有效和快速的形式,准备过程中也相当磨炼大家相互配合的能力。
首先是分工问题,谁来搜集资料,谁来做PPT哪一部分,谁来做总结,都要有清晰的分工;其次要协调大家的时间,何时开小组会议,在什么时间完成哪个阶段;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把PPT上的内容有效地交流和传播给其他老师和同学,有的同学做PPT恨不得把文章中的所有字都粘贴上去,一页幻灯片打出来全是字;有的同学上台之后只顾低头把PPT上的内容“读”出来,丝毫不看台下老师和同学的反应,这两条大忌犯哪一条都算不得是合格的presentation。
真正在做presentation的时候,突发状况永远比想象中的多。比如同组小伙伴的presentation前后矛盾的,也有整组同学被老师抛出的问题问住答不出来的。这种就是teamwork做得不合格。
举个例子,如果做Introduction部分的同学对下一部分的内容完全不熟悉,那么内容的过渡会很生硬,甚至出现表述上的前后矛盾问题;如果全组人各自只专注自己的部分,缺乏对整体的理解,那么就很可能出现老师抛出问题,一组的人都面面相觑的画面。一次成功的presentation一定是建立在一组同学对本组工作的熟悉上,大家在做好自己分内工作的同时,也要理解别的组员所做的部分,这样才是group work的意义所在,也是老师想要看到的结果。
课程Case
课程Case可以说是进阶版本的presentation,指的是学生分为小组,针对一个case(案例)或者project(主题课题)进行资料收集和数据分析,最后形成方案和客户对接,要注意这里的客户可能是老师扮演的,也有可能是真实的客户哦!对接的方式包括做presentation,也有和客户面对面的interview或其他形式,至于合作的结果嘛,当然就和你的分数息息相关了。
之所以把课程case称之为进阶版presentation,是因为这种考察形式让大家脱离了自己学生的角色,尝试走入社会,体验真正的商务活动或工业项目流程。在“做作业”的过程中,大家需要表现出专业人士的素养,比如和客户接洽的时候要注意着装和仪态,绝对不能像学生一样再拿着稿子念PPT;同组间的配合也变得尤为重要,如果出现了团队成员之间的表述前后不一的情况,丢的可能不仅是分数,还有整单生意了。
Focus Group
前面三种是平时常见的小组作业的形式,而这个Focus Group则是一种搜集信息的方法。一般由一个“主持人”和一个小组组成,进行类似“Brainstorm(头脑风暴)”的座谈聊聊大家对某一个课题的理解。这种小组人数不固定,一般在8-12人之间比较好,既有足够多的观点来源,场面也不会混乱到难以控制。
这种群体的讨论中,一个人的反应会成为对其他人的刺激,和一对一进行谈话相比,这种相互作用可能会激发大家更多的想法,因此是收集素材的好时机噜!
一般作为“主持人”,也就是整个小组的leader,要掌握一些引导的技巧,把控讨论的方向。比如当有人跑题时,要适时地终止或拉回;当有人提到事先没考虑到、但有价值的新内容时,要立即带领大家深入参与讨论;还有就是“主持人”虽然不参与讨论,但是也要有足够的气场进行“压制”,比如对某些不友好的发言进行眼神震慑,鼓励某些怯场的参与者多多发言等等。这也是大家锻炼领导力的好机会哦!
三、有关“问题”队友的那些事儿
对于大部分第一次出国读书的小伙伴而言,group work还是比较新鲜的体验,然而,还是有大部分同学都不太喜欢小组作业,究其原因,当然就是因为经常会遇到一些“问题”队友搞出的幺蛾子事情喽,一起来看看有哪些吧!
1、“懒癌”晚期患者,抱大腿专业户
Group Work中遇到这种队友简直就是会呼吸的痛,第一次小组会议的时候答应得好好的,结果到了约定的时间却因为各种原因交不出东西,或者随便拿出一些还没成型的结果,拖慢整个小组的工作进度。
当然,既然是小组作业,大家平分相同的成绩,也不能完全放任这种队友躺着拿分。应对的方式只能是一个字:“催”!见面催,短信催,电话催,催到他们良心发现开始做事情。为了保险起见,如果你是小组的leader,还是要辛苦一些多做一个back up,防止“问题”队友最后出问题连累整个小组。
2、大包大揽的学霸,耐心为零的高智商碾压者
这个世界总是存在两个极端。有的学霸完全受不了低效的小组会议和拖后腿的“猪队友”,为了舒心,他们宁可大包大揽自己做好所有的调查研究。虽然有的组员会享受这种不用操心的感觉,但是很多情况下,乐于为团队做贡献的组员会失去锻炼的机会,所谓小组作业也就失去了意义。
这种情况下,希望在团队中得到锻炼的宝宝,要勇敢表现出来,对这种很“Nice”把你工作都做了的靠谱队友要坚定说NO。尤其是中国的宝宝们,虽然语言是个障碍,但一定要认清自己出来学习的意义,提前把准备工作做足了,小组会议时积极发言,表现出自己想要为团队出力的意愿,这样最后团队得了高分才会有真正的成就感!
3、“My English is Poor.”
有的同学排斥小组作业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要用英语交流,他们要么会找中国学生扎堆,要么加入了多国籍小组会怯场,或者发言的时候紧张到词不达意。
其实跟当地或者其他国家的留学生组队虽然压力大一点,讨论的效率低一点,但好处是可以接受到许多不同的想法,也容易使人“Think outside of the box”。最重要的一点是可以提前适应英美这边的teamwork的工作流程,毕竟在职场,这种小组作业是常态,无论是面试还是日常工作都会用到,提前适应有助于大家提高职场竞争力啊。
Group Work有泪有痛,自然也有认识新朋友和get新技能的欣喜和成就感,既然来到英国逃不掉小组作业,不如就抬头面对,每次都拼尽全力去完成,除了分数,收获的还有更多哦!